农村致富网

[致富经]张坤网上卖野山参 赚钱定要找到它

在东北的大山里有一样宝贝。当地人在寻找它时有很多奇怪的规矩。要拜山、喊山。寻找过程中甚至都不让说话。千百年来,关于这样宝贝的传说也有很多,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叫张坤,是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人,她经营的就是这种宝贝。那么,这样神秘的宝贝到底是什么?张坤又通过它获得了怎样的财富呢?
赚钱定要找到它
每年七月到十月,是张坤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光。因为这个季节,山里有她要找的财富。

这一天,张坤还特地请来了当地的三位把头一起上山。张坤把这个过程称为寻宝。

张坤:像寻宝那种感觉。那种惊喜之感。比较自豪的就是我们东北产这种宝物。

上山前,把头首先要举行一个庄严的仪式。

把头张纯海:拜拜山神爷,山神老把头,

把头杨德生:俺们就是挺敬畏这个事儿的。进山拜拜山,拜拜山神,一辈一辈就这么传下来的。

他们用最隆重的方式祭拜山神,而且祖祖辈辈都对他们要找的宝贝心存敬畏。

把头张纯海:进山喽!山神老把头保佑我。回来祭奠你。

上山不久,记者的几句问话突然让把头很不高兴。

记者:这得走多远啊?我跟您说话您怎么不太理我啊。

把头杨德生:我嫌你上山就是话太多。我们上山,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太讲话。
赚钱定要找到它

记者:您刚才觉得我话多?

把头杨德生:嗯。没有用的话几乎俺们不讲。这就是老人给留下的规矩。不许多问,也不许多说。再加上之前的祭山、喊山,这些山规都给这次上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记者:不敢多说话,还有多远?

那么,今天张坤要找的到底是什么?什么东西让当地的把头如此敬畏?这些宝贝又能给张坤带来什么样的财富呢?

群山围绕的这个村,就是张坤的老家。小时候,张坤一直梦想飞出大山。2006年,张坤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的新闻系。毕业后进入经济日报社做了一名网络编辑。而2013年春天,张坤却从北京辞职回到家乡,她要在老家创业。

张坤:我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我觉得我要现在不尝试的话,要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我一定会后悔的。不管成功失败吧。人生就是得波澜,才觉得是特别漂亮的那种感觉。

张坤想做的事儿,是开网店,卖家乡的山货。

富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余脉。盛产木耳、蘑菇、榛子等东北特产。除此之外,山里还有一样让张坤为之神往的宝贝。

进入八月,张坤要找的这种宝贝混在杂草里,非常难以辨认。因此能找到它,不仅要靠经验,有时还要靠运气。

张坤:这东西不像家里种玉米什么的的,可以随便采收。只能靠寻找靠运气。运气好的话挖十来棵。有时候我们寻找个大半天一天都寻找不到。

张坤要找的宝贝,主要生长在海拔300-6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里。它不仅生长条件较为苛刻。还要经历暴雨冰雪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山里的野猪、老鼠、虫子等也是它的天敌。有时,这东西已经长了几十年,却一夜之间被野猪拱了,被虫子咬了从而损失惨重的事情经常上演。

种植户张合君:上山一看,我这地都被野猪拱了,脑袋就嗡一下子。它不是一个钱俩钱。它都是几十万,甚至损失达到上百万。

那么,张坤今天的运气如何呢?张坤和把头正在专心致致地寻找,仔细搜索每一寸土地。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

忽然,把头的一声呼喊打破了山里的沉寂。

把头杨德生:棒槌

把头张纯海:几匹叶?

把头杨德生:四匹叶。

记者:您刚才喊的什么?

参把头杨德生:棒槌。

记者:你们管它叫棒槌是吗?

参把头杨德生:对。

张坤要找的就是它,当地人俗称棒槌,也就是人参。中间的杆结的是人参果实。剩下的每一个杆称为一匹,找到的这棵人参就是四匹叶。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一直以来被赋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

记者:这干嘛呢?

参把头孟庆福:拿红布给它拴上。

参把头杨德生:来吧来吧,咱们给磕个头。

找到人参后,把头为什么要给人参栓一根红布条呢?而随后,把头拿出了一根挖参的竹签,竹签上也绑着一根红布条。这又是为什么呢?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采挖,人参终于露出来了。

把头张纯海:马上出来了,好。

把头初步判断这棵人参已经有15年以上的参龄了。但是,它的须子和腿部明显有被虫子咬过的痕迹。

张坤:心里挺凉的。因为那棵须子被虫子已经蛀过了。所以这棵人参价格就很低,非常低。

原本能卖上千元的人参,因为被虫子咬过。现在恐怕连两三百元都卖不到了。张坤只能继续寻找。

上午十一点多,又找到了第二棵人参。

参把头孟庆福:棒槌。

参把头杨德生:什么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