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种植能手朱炽明的扶贫故事:小桑叶里“长”出的扶贫产业

  湴塘村位于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东北部,距离镇1212约8公里,村民以种水稻,养鱼,外出务工等为主要收入来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省定标准的相对贫困户有76户160人,多为因残、因病、因缺少劳动力而致贫。此轮扶贫周期里,湴塘村由越秀区农林街对口帮扶,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桑叶种植等产业项目来帮助贫困户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场长久战,单凭个人的一己之力或者1212的单打独斗,无法把所有贫困群众带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清远市清新区湴塘村的扶贫方法,除了将1212的政策落实到位外,还积极发挥村里种植能人的作用,通过能人带动贫困户,将桑叶种植打造成了一个卓有成效的扶贫产业。

  村里的种植能人当了扶贫“领头羊”

  站在一片绿油油的桑叶地里,贫困户朱雪霞和其他同伴一样,正用手采摘着逐渐茂盛的桑叶,两叶一芽是标准,每天的采摘量接近300包。干满一天活,朱雪霞可以领到80块的工资,8月份正当桑叶采摘旺季,最高的时候她一个月领过1700块钱,比之前在家里种地时强了不知多少倍。

  为朱雪霞开工资的老板叫朱炽明,是湴塘村里远近闻名的种植能人,种瓜种菜种了几十年,积累下了不少的种植经验。

  村里有这么位种植能人,能不能让他带带贫困户,为村里的扶贫工作出点力?去年年中,来自越秀区农林街的工作队长彭有平以及来自中石化清远分公司的第一书记朱广军,找到了朱炽明谈起这个事,双方一聊就有了共鸣。不久农塘种养专业合作社就在湴塘村里正式成立,全村2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加入,跟着朱炽明一起搞种植。

  有人跟着一起干,但种什么作物才能够让贫困户尽快脱贫呢?朱炽明也费了不少心思。之前自己种的农作物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是,效益不算高,最后经过一番市场考察,朱炽明最终选择了种桑叶。

  “附近种的人不多,而且现在桑叶不仅仅只是用来养蚕,还是大家喜欢的养生菜,市场上售价还不便宜。”朱炽明说。

  朱炽明把自己的想法跟彭有平等人提起,得到了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工作队入股40万元到朱炽明的白沙农场,专门来搞桑叶种植产业。农场日常的用工首先考虑贫困户,日后盈利了贫困户还要参与分红。

  很快,村里30亩的桑叶种植基地建立起来,去年11月,桑叶也正式种下了地。有了朱炽明丰富的种养经验,再加上清新区、三坑镇两级扶贫办组织学习的桑叶种植技术,两个多月后,湴塘村的桑叶迎来了采摘期,进入夏季后更是迎来了采摘高峰。

  驻村干部当起业务员,扶贫桑叶走向全国市场

  桑叶具有清肺润燥、疏散风热的作用,是当今老百姓餐桌上新兴的健康食品。但种出来的桑叶怎么能卖出去,也是一个难题。虽然有着几十年种养经验的朱炽明早已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但桑叶毕竟是一个新的品种,原有的销售渠道并不一定走得通,怎样才能迅速打开市场呢?

  驻村扶贫干部们这时候给了很大的帮助。大家分工合作,朱炽明负责打通原有的三坑镇菜市场销售渠道,来自广州的彭有平负责广州市场的销售,朱广军负责清远市区大排档、酒楼的销售。“拿着村里种的桑叶去到广州美宜佳等一些联锁小超市,找到他们经理谈合作,因为种出来的桑叶品质好,他们也很愿意帮我们卖。”彭有平说。

  在三个人的努力下,首批桑叶卖出去后,因为顾客品尝后味道很不错,很快朱炽明的白沙农场就迎来了回头客,在大家口耳相传之下,朱炽明种出的桑叶成了畅销货,不仅仅是清远的客户下定单,甚至远在上海的客户都给他们下了600包的大定单。

  上个月,在朱广军的提议下,白沙农场电商网站也建了起来,今后客户需要桑叶就可以直接在网站上下单,这也将进一步扩大村里桑叶的销售范围。“现在每天的定单太多了,300包的日产量完全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现在我们也正在找地要扩大种植面积。”朱炽明介绍说。

  “如果要贫困户自己来创业的话,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缺少资金,没有技术,种出来的东西也不一定有销路。通过能人的带动,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贫困户参与创业的现实壁垒,让原本的门外汉参与到市场运作的过程中来,经过能人的带动,这样他们也能成长为能人。”彭有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