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探访白牛村“坚果淘宝第一村”解码农村电商

       白牛村被称为“坚果淘宝第一村”,这个仅有551户农户的小村庄开出了56家网店,其中4家2014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全村电商销量突破2亿元。

       我们将白牛村的网商和他们身边的人作为样本,来寻求几个问题的答案:农村电商到底改变了什么?赋予了什么?未来的路又要怎么走?

在白牛村口,记者拿手机扫描巨大的“淘”二维码,屏幕显示一行英文“ILOVEIT”(我爱它),这个“它”是什么?绿色中星星点点的橙色让答案呼之欲出:一家家企业外墙上橙色的淘宝吉祥物“淘公仔”,橙色的标语“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是快乐的淘宝人”,甚至连橙色的垃圾桶上都被印上天猫商城的黑猫标志。

       它,就是网购,靠着小小的山核桃打开销路,白牛村被称为“坚果淘宝第一村”,这个仅有551户农户的小村庄开出了56家网店,其中4家2014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全村电商销量突破2亿元。

       和全国其他211个已经休息准备过年的淘宝村不同,按照临安申通昌化分公司总经理葛云炎的说法,因为坚果是重要的年货,现在白牛村正处在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比‘双11’忙多了,我们现在每天3辆7.6米长的车要跑六七趟,每辆车上都能装1000多个包裹。”的确,走在初春温暖的阳光下,白牛村的大街小巷里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影,人们都在忙碌着。

       三代网商的不同“破冰”路

       作为白牛村的第一个网商,36岁的潘小忠刚开网店时被爸爸拿凳子打过,因为嫌他不务正业,“没听说过坐在电脑前也能赚钱”;30岁的方强开网店时爸爸“赞助”了50万元,因为“要做就要个大的”,除了开店,他还开了自己的加工厂;23岁的汪超开网店时爸爸也不愿意,因为“我们夫妻俩一直给网店打工,知道电商是怎么回事,这个工作太辛苦”。3位爸爸的态度,体现出普通农民对网购从陌生到了解的过程,3位年轻网商的故事,则画出了这个盛产山核桃的小村庄一条向上的电商之路。

       采访“白天实在忙不过来”的潘小忠时已是晚上8点,兼做库房和厂房的三层崭新白色小楼在夜色里格外引人注目。小楼门口也竖着二维码,扫一扫就进入了潘小忠的淘宝店“山里福娃”,店里最畅销的一款山核桃仁,一个月已经销售了29582笔。

       在2007年开网店以前,潘小忠一直在绍兴卖坚果,“但房租越来越高,生意不好做,我想不如试试网上。”2007年,淘宝全网交易额仅有433亿元,不到2014年“双11”一天交易额的80%,那是网购的萌芽时代。

       600斤碧根果的销量,让他兴奋得整整一宿没睡着觉。2007年潘小忠一共赚了1万多元,然后就是销售额200万元、500万元、800万元,“一年一个台阶”,直到2013年的2000万元。

       7年网店,潘小忠眼看着电商开始给这个村子涂上新的色彩。“最早的时候去收山核桃,一家才几百斤,现在随便一家都有几千斤,农民连过去种菜的地都种上了山核桃。”电商让农民把真金白银揣进兜里,2007年,白牛村的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万元,2014年已达到22600元。

       “不过今年感觉特别累。”潘小忠告诉记者,“好像到了2000万,再也上不去了。”“累”,原因之一在于网购的生态发生了变化。“2013年我还有6个专职客服,现在只有2个,大家的价钱都降到了最低,顾客也没什么可问的。”价格战让现在的一单只能赚几元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不懂”。潘小忠把自己比喻成“全科赤脚医生”,所以他没有天猫店,也不在其他电商平台开店,“淘宝的活动也越来越复杂了,有点搞不明白,去年只做了几次‘聚划算’。”

       他的解决之道是“抱团取暖”。“已经和村里3家大的电商达成协议,今年开始分工合作,我专门负责收购,一家负责仓库,一家负责客服运营图片,3家的钱合在一起,一下能吃进2万斤原料,能把成本降下来一块。”潘小忠说,如今白牛村的电商做成了“名牌”,几家银行都主动来找他贷款,给了他100多万元的授信,“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人。要是有人懂运营,能帮我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我愿意分给他股份。”

       潘小忠送记者出来,院子里停着他的两辆车,1300多平方米的厂房也是去年8月新盖好的,看着自己赚下的“家当”,他说:“我要感谢马云。”

       采访方强时,耳畔一直响着有节奏的“呲拉呲拉”声,那是工人们打包时撕下胶带的声音。销售高峰虽已过去,现在方强的“林之源”天猫旗舰店每天还要发出1000多个包裹。方强2007年开了淘宝店,2010年转战天猫。“想做大,天猫意味着你是有资质的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