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网

[农广天地] 葫芦上的艺术 烙画葫芦的制作工艺


 
  在本期农广天地节目当中,就让观众朋友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东昌府区,一同去探密葫芦上的艺术。 
  烙画葫芦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工具在葫芦表面上烙烫、熏烤作画。一般是用电烙铁烙上线条、色块,用热风拆焊台吹出的高温热风,吹烤出晕染色。烙画的图案,多是参照水墨画的效果与技巧,进行构思创作的。 
  针刻葫芦的制作工艺,就是在线稿上,用钢针在葫芦表面上刻出点和线条,然后在刻痕中填色的工艺手法。针刻的图案,必须要由点和线构成,线条不能凌乱,线与线的排列要有次序。 
  彩绘葫芦的制作工艺,一般是在喷好漆的葫芦上,画上线稿,再用丙烯颜料或国画颜料进行绘画工艺的手法。彩绘葫芦,与工笔画一样,要求多色晕染。彩绘葫芦题材,多来源于工笔画作。 
  镂雕葫芦技艺,就是在葫芦表面上做阴刻、阳刻和镂空雕刻。阴刻就是字、画等图案,凹陷于葫芦表面;阳刻就是字、画等图案,凸出在葫芦的表面;镂空雕刻,就是用电钻等工具,打穿葫芦的硬壳,形成孔洞。 
  在现代葫芦器工艺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品种--葫芦雕刻。其中又可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
   葫芦雕区别于其他葫芦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葫芦雕以拼接组合为主, 最常见的是再辅以雕刻、火绘、也有人还辅以范制。 使用材料是品种不同、大小不同的天然葫芦, 剖开后利用不同部位,重新组合为造型各异的葫芦器物。山东临朐县葫芦文化展室中有一葫芦怪人,就是利用范制不成功的废料拼构而成的,虽面貌丑陋,弓身届腰,翘手跛足,却也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病态之美。   
         在拼接组合的基础上,再施以雕刻, 葫芦雕的艺术美就更强了。主要雕法有阳雕、阴雕、透雕、 阳雕平地、阳雕沙地、阴刻阳雕、双勾勒等等。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 、切刀等。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从竹雕、木刻等工艺中借鉴而来的,施刀要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只有这样才能雕出一件精美的葫芦工艺品。  
        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 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不是,全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据说刻葫芦最初在甘肃一带民间流传,人们在葫芦上走刀划针,随意刻画出简单的花草虫鱼图案,作为观赏。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摸索、研究,使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专门刻葫芦艺术。刻葫芦原一只有针法, 现在又创造出刀刻法,出现了各种镂空葫芦。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 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并摹仿吴昌硕、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韵,创造出风采独具的彩画葫芦。
         二三十年代, 兰州有一位叫李文斋的民间艺人,能书善画,懂诗文, 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刻葫芦维持生计, 对刻葫芦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贡献。由于他的努力, 刻葫芦艺术声誉日隆,被人誉为“妙艺”,驰名京津,远销海外。自此之后,刻葫芦竟成达官贵人的宠物、古董。  
  雕刻葫芦是一种细活,一刀一针都相当费工夫。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从事这个行当了。 
  东昌雕刻葫芦以其天然雅致的造型、传统的手工技艺、栩栩如生的雕刻图案刚刚顺利进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雕刻葫芦源远流长  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诗经·大雅》记载:“锦锦瓜瓞,民之初生”,意思是说,人类出自葫芦瓜。“中国人的整个人生历程都蕴涵在‘三壶’之中:‘破壶’(人从瓜出)、‘悬壶’(医药济民)、‘壶天’(魂归壶天)。这壶都是指葫芦。” 聊城市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庆友告诉记者,在国内许多民族的先民那里,都曾崇拜过象征“母”体的葫芦。相传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兄妹就是从昆仑(葫芦)山中诞生的。据了解,原始社会至汉代为葫芦的种植食用期,宋代为简单性雕刻稚形期,明代、清代至民国为取材广泛、技法多变、精雕细刻的成熟期,建国后至现在又经历了衰落、复苏的过程。  
  东昌雕刻葫芦的雕刻技艺起源有很多传说,民间比较认同的是宋代王和尚所创。王庆友说,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因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现在的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因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养自己喜爱的蝈蝈。其葫芦雕刻内容多以老百姓熟悉的戏文为主,多帝王将相、八仙人物、才子佳人等。  
  “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路过堂邑,将葫芦种子送给当地老百姓种植,后来有心人将戏文人物、民间传说雕刻其上,形成葫芦雕刻技艺。之后,有人以雕刻春宫图的形式将生殖文化、性文化表现在春宫雕刻葫芦上,作为陪嫁压箱底的物件。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郝春林老人道出了葫芦雕刻技艺渊源的另一种说法。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东昌府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当时的雕刻葫芦曾兴盛一时。解放后文革时期,东昌雕刻葫芦被列为“四旧”而衰落。20世纪80年代后,雕刻葫芦又有所复苏,但由于各种省时省力新工艺的出现,学习葫芦雕刻技艺的人一度锐减。 
  在郝春林的家中,记者看到一堆雕刻工具,诸如定格圆规、斜口刀、直口刀、圆口刀、剪线刀、刻笔、透孔器等足有二、三十种。郝春林老人说,刻了一辈子的葫芦,仅工具就换了10余套。在老人北屋的条几上,摆放着许多老人雕刻的葫芦成品。谈及这些精美的艺术品,老人感到非常得意。 

相关推荐